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46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王涛  李琪 《水产学报》2018,42(11):1729-1736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相似文献   
12.
13.
长牡蛎3代人工选育群体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庆志  李琪  孔令锋 《水产学报》2012,36(10):1529-1536
进行群体选育时,因近交机率增加和有效亲本数的减少,可能导致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选育群体的性状衰退。为监测长牡蛎人工选育群体在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差异,实验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长牡蛎野生和人工3代选育群体及其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微卫星10个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6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4.0~29.7个,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925~0.956和0.724~0.809。与野生群体和基础群体相比,长牡蛎选育3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丰富度略有下降,但杂合度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6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47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HWE平衡(P<0.05)。Fis指数均为正值,平均范围0.152~0.233,表明各群体在10个位点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各群体间Fst值的范围为0.008~0.025,遗传分化程度较弱。结果表明,连续3代的人工选育尚未明显降低长牡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可以一定的选择压力对选育群体进行人工选育,从而保证长牡蛎的优良生长性状得到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规模化贝类养殖对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影响,选择山东乳山市宫家岛以东太平洋牡蛎养殖水域作为研究区域,根据2011年10月大面调查获得的pH、总碱度(TA)、叶绿素a等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域表层海水溶解无机碳(DIC)体系各分量的浓度、组成比例及平面分布特征,估算了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定量了浮游植物的固碳贡献。结果表明,秋季乳山宫家岛以东牡蛎养殖水域表层海水DIC浓度范围1 953.20~2 130.74μmol/L,平均值(2 048.73±57.19)μmol/L;HCO3-是DIC的主要成分,占88.25%;表层海水pCO2范围为220.08~262.29μatm,平均值(246.46±23.00)μatm;该区域秋季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在-53.78~-21.93 mmol/(m2.d),平均值为-42.09 mmol/(m2.d),表现为强的CO2汇;该区域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变化范围为460.27~725.64 mg/(m2.d),平均为(593.27±91.98)mg/(m2.d),海—气界面较强烈的CO2交换通量主要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贡献;养殖区与对照区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差异不显著,表明太平洋牡蛎呼吸、钙化生理活动释放的CO2对海—气界面CO2的交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王万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14-8915
[目的]研究福寿螺纤维素酶基因的原核表达。[方法]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的纤维素酶基因CelAg编码含395个氨基酸的多功能纤维素酶。利用RT—PCR方法技术,从福寿螺中克隆纤维素酶基因CelAg,并构建于表达载体pET-30a(+)上,再转化至大肠杆菌B121(DF3),获得重组菌Ecoli BDCelAg,进行发酵并分析纤维素酶的活性。[结果]可表达出有活性的纤维素酶,酶活可达8.31U/ml。[结论]为纤维素酶基因今后的大规模生产研究奠定基础,并对纤维素的生物转化与利用的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当前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2006年对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的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贝促熟时,其最佳放养密度为120个/m3;催产时,用阴干并伴随升温的方法,其催产效果较好;岩牡蛎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在120粒/mL以下时,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孵化效果;幼体培养密度为10个/mL时,其成活率和日增长率较高;幼体培育期间,将金藻和扁藻按1∶1混合投喂,培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于 1996~ 1997年 ,用 6-二甲基氨基嘌呤 ( 6-DMAP)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的释放 ,诱导太平洋牡蛎产生三倍体。选用L16( 45)设计 ,进行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 :6-DMAP浓度 ,设15 0、30 0、45 0和 60 0μmol/L ;诱导时机 (即精卵混合后的时间 ) ,设 10、15、2 0和 2 5min ;诱导持续时间 ,设 10、15、2 0和 2 5min。试验平行重复二次。结果为最高三倍体诱导率为 ( 71.3± 1.2 ) % ,该实验组胚胎孵化率为 ( 5 5 .5± 3.1) % ,D形幼虫畸形率为 ( 10 .7± 1.6) %。根据直观分析结果 ,得出诱导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各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 :水温 2 5~ 2 5 .5℃ ,精卵混合 10min时 ,将受精卵浸泡在含 6-DMAP 60 0μmol/L的海水中 15min ;决定三倍体产生的三因素的主次顺序 :6-DMAP浓度→诱导时机→诱导持续时间。 6-DMAP浓度对三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 ,但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牡蛎卵母细胞发育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 gigas) 卵母细胞的发育及卵黄发生。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与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2 个阶段。卵黄颗粒来源于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吞饮小泡等多种细胞器。  相似文献   
20.
牡蛎消化组织内存在的类A型血型组织抗原是其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的主要原因,FUT2(Fucosyltransferase 2,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是A型血型组织抗原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在前期克隆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类FUT2基因cDNA全长的基础上,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优化并合成了类FUT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 A构建pRSET-mof,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经SDS-PAGE分析显示,在37℃、IPTG终浓度为0.8 mmol/L的条件下,诱导4h后出现大小约为46 kDa的特异性目的条带.利用His亲和层析柱纯化及超滤管浓缩目的蛋白,得到单一条带,说明纯化效果良好.Western blot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与抗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抗人FUT2单克隆抗体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优化后的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成功表达.本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太平洋牡蛎类FUT2基因的功能,进一步探索牡蛎特异性富集诺如病毒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